聚焦“三变”谋改革 绿色发展兴韶口
来源:井冈山报发布时间:2021-12-15[关闭] [打印]

  近年来,万安县韶口乡全力推动县委“生态兴县”战略,聚焦大改革引领大发展,依托全乡松材线虫病疫木较多、山塘水库较多、抬田区域较多的“三多”实际,积极探索“三变”改革,全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改革林业发展模式,变“闲置林地”为“高产林地”。2021年,韶口乡累计清理松材线虫病疫木25万余株。疫木清理后的林地使用效益十分低下,造成大部分林地闲置的问题。为切实挖掘疫木清理后的林地发展潜力,韶口乡积极探索各类发展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针对集中连片林地,发展红豆杉种植产业。韶口乡联合万安华如农业有限公司整理田西村瑞坑疫木清理后的集中连片闲置林地200亩,种植红豆杉7000棵,经过良好的生产管理,两年后可获得收益,年利润达170万元以上,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万元,村民通过林地流转每年每亩增收400元。针对相对不集中连片林地,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整理田西村、中舍村疫木清理后的相对不集中连片闲置林地1300亩,采取疫木伐除后的松树树桩蔸种中药材茯苓,发展特色林下茯苓种植产业,亩均年利润达3000元以上,有效地将森林植被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林下种药、绿林生金,将“闲置林地”转化为“高产林地”,实实在在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改革渔业发展模式,变“低效水面”为“高效资产”。“千塘之乡”韶口乡虽然养殖水面众多,但是历年来均实行投料养殖,效益低下的同时,水质问题日益突出,群众反映较为强烈。

  为了彻底解决水面低效问题,韶口乡引进三峡集团万安县新能源产业扶贫项目,改革传统渔业的低效养殖模式,采用太阳能光板上发电、光板下养鱼的“渔光互补”模式,光伏组件安装于水面上,充分利用了水面资源,将太阳能发电、现代渔业等有机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以“送瘟神水库”为例,该水库面积500亩,在传统低效养殖模式时,乡村年租金为1.8万元,承包群众年利润为20万元;项目实施以后,光伏发电收益可达1000万元以上,由于效益显著提高,乡村年租金为15.5万元,增长760%,承包群众年利润为80万元,增长300%。同时,该项目在税收及新能源产业扶贫基金两个方面对万安县的年均贡献达1000万元以上。该项目将低效水面变为高效资产,产生持续收益,实现了多方共赢。

  “送瘟神水库”项目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实行大水面区域“人放天养”,原则上按照花鲢70%、白鲢20%、其他鱼种10%的比例,实施立体化养殖,由当地乡政府指导和监督。该养殖模式无需投喂饲料,不但不会造成水质污染,反而可以抑制蓝藻等,彻底改变了长期的水质污染问题。该项目以“借力光伏、发展渔业”的创新模式,使之前只能用于传统养殖的水库转变成为生态渔业产业和清洁能源生产示范基地。韶口乡村民郭明在“送瘟神水库”边生活了大半辈子,亲历了水库变迁几十载,他感慨道:“真是‘凶地’变‘福地’,送走‘瘟神’迎‘财神’”。

  改革抬田发展模式,变“单打独斗”为“五方得利”。抬田土地的利用问题一直是困扰基层的老大难问题。抬田项目交付以后,一般用于种植水稻,但是需要三年熟化期,导致水稻种植效益很低,每亩利润仅为500元。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抬田土地效益低下的问题,韶口乡引进安徽淮南辰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辰露公司)联合发展绿色藜蒿产业基地项目。该项目占地210亩,均位于井冈山航电枢纽项目抬田区域,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政府投资500万元,辰露公司投资500万元。基地建成后,可实现“五方得利”。

  项目通过为本村部分农户、脱贫户带来土地流转及务工收入,每年每户可增收8000元以上,实现村民得利。乡政府通过投资蔬菜大棚设施,每年收取租赁费40万元,进一步扩宽了乡级财税来源渠道,实现乡级得利。项目所在村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每年可获利6万元,实现项目所在村集体得利。同时,项目辐射带动周边行政村发展设施农业,比如,2022年全乡有5个村申报了藜蒿种植项目,预计可为每个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实现周边村集体得利。辰露公司每年计划种植2季藜蒿,并充分利用空档期种植西瓜、大蒜等其他蔬菜瓜果,亩均盈利可达1万元以上,极大提高了抬田土地使用效益,实现经营主体得利。

吉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 2016
吉安文明网联系电话:0796-8937012 吉安文明网群:224120695
投稿邮箱:4416421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