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良知青原山
来源:井冈山报发布时间:2021-12-07[关闭] [打印]

  青原山距离吉安市只有9千米,山虽不高,却很有名。

  唐朝神龙年间,佛教南宗六祖弟子行思禅师在此建寺,初名“安隐寺”,宋崇宁四年(1105年)改为净居寺。

  净居寺是禅宗青原派系的祖庭,并由此脉开创了禅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三个宗派。“曹洞宗”后由净居寺高僧随同鉴真和尚传播到日本,并落地生根,成为日本佛学的正宗,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发展,在当今日本拥有近千万的信徒。禅宗青原派系在东南亚一带也广为传播,近年来,有不少海外人士到此寻宗拜祖。

  净居寺迭经历代修葺,寺内有金刚殿、大雄宝殿、毗庐阁、地藏殿、念佛堂、藏经楼、药树堂、七祖塔亭以及左右禅房,占地约1万平方米。

  净居寺内有三绝:

  墨迹冠绝。有文天祥为山门题写的“青原山”三个字,有颜真卿写的“祖关”二字,还有黄庭坚的诗碑。

  古木奇绝。天王殿前面的两株古柏树是当年行思禅师亲手种下的,两株柏树的主干和树顶多已枯朽,却像两位相互守望的老人倔强地屹立于天地之间。

  建筑妙绝。净居寺建筑构思独特,设计巧妙,富有浓郁的江南庭院色彩。

  让青原山扬名的还有阳明书院,始叫会馆,就建于净居寺内。

  明正德五年(1510年),王阳明任庐陵知县,一上任,他就减轻老百姓的苛捐杂税,赢得了很好的声誉。虽然他在庐陵只干了大半年,但各界人士都很敬重他。

  王阳明是一位大学者,讲学自然是他最出彩的地方。“良知之学”就是他偕同邹守益(安福人,正德六年探花)在青原山的会馆讲学时提出的。王阳明在青原山的讲学奠定了江右哲学的发展基础。王阳明去世后,每年春秋两季,青原山都要举办大型心学讲会。讲会时,大江南北的王门弟子汇集于此。因而,青原山就成了心学研讨中心,庐陵被誉为“理学之邦”。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吉安知府鹿春如首倡建阳明书院。社会各界踊跃捐资,建书院于净居寺北侧,与净居寺隔溪相望。书院建成后,又“劝捐储费,建库储书”,选拔吉安九县优秀生员就读,扬儒学精神,继庐陵文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聘道光十五年(1835年)状元刘绎为阳明书院首任山长,主讲书院达30年之久。同治八年(1869年),吉州太守李兴元修复阳明书院,至光绪年间,科举废,书院停课。

  2012年10月,阳明书院复建工程启动,按照旧制进行全面修复。

  净居寺和阳明书院,都是灿烂的庐陵文化的一部分。行思禅师信奉的“顿悟禅学”与王阳明倡导的儒家“良知之学”之间有什么关联,又有什么区别,你来青原山看看后,也许就能悟到一些什么。

吉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 2016
吉安文明网联系电话:0796-8937012 吉安文明网群:224120695
投稿邮箱:441642181@qq.com